日本好还是爱尔兰好?
这个...怎么说呢,日本的大学好还是爱尔兰的大学好这个问题很好,很值得让人思考。 首先,从历史渊源来看,日本和爱尔兰都曾经属于英联邦成员。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为了重整军备,建立了两个师团的殖民地部队,即印度的“印度帝国陆军”与西非的“皇家非洲装甲军团”(Royal African Armoured Corps).。1938年,这两个师团被合编为第150旅,由英国人亨利·爱德华统率。该旅的司令部设在直布罗陀,辖三个步兵营和一个装甲中队。其中,第46步兵营是由日本人组成的,第72步兵营是由爱尔兰人组成的。他们一起训练、一起行动,并拥有共同的指挥官。因此当二战爆发时,这支部队能够很快投入作战状态。
二者的军事史也惊人的相似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日本入侵马来西亚和泰国,然后进军缅甸,和英国军队以及印缅联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。而当时的爱尔兰正在处于“铁打将军”芬纳(Eoin O'Duffy)的指挥下,全力协助英国对德兰士瓦共和国(South Africa)发动进攻。
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使得其和中国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,并迅速在中国本土展开行动,占领了许多地区。这时,日本的外交使团向爱尔兰政府发出照会,要求 爱尔兰政府警告其在中国的侨民避免和日本人接触,以免受到牵连。但是,这一照会并未得到重视。于是,日本就自行其是地在汉口等地大肆抢劫,破坏无度。后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这些在华人中散布恐慌及仇恨的日本特工才遭到应有的惩罚。
在日本投降前,美利坚合众国驻大阪总领事吉努·帕特尔(Kinnaur Patel)收到了来自华盛顿的特急电报,内容涉及一件棘手的案子——美国战俘尼米兹(C. W. Nimitz)海军上将及其参谋人员在菲律宾巴坦岛秘密会见了日军将领。根据帕特尔的调查,尼米兹的这次冒险行动得到了爱尔兰军人凯斯·邦夏(Keith Bangsha)的掩护和支持。
那么,为什么一个亚洲人和一个西洋人会如此热心地支持彼此的事业呢?原因不难找到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,日本和中国都是西方列强侵略和瓜分的世界新殖民地。作为反殖民主义的斗士,日本人和爱尔兰人都因自己祖国的历史遭遇而深有感触。
另外,在20世纪初,日本曾经把大量留学生派往欧洲和美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;同样,在19世纪末,随着著名的“坦普尔顿计划”(Templemore Plan)的实施,大批的爱尔兰人也被送到美国和英国去接受军事的训练,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暴力革命。所以,在二次大战期间,当亚洲和西方殖民主义面临危机的时刻,日本和爱尔兰自然形成了紧密的团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