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很多人移民外地?
我认识的一个老板,家就在通州,也是第一批通州棚户区改造的受益人之一。他那个改造项目,据说当时政府给的补偿方案是房子拆了之后原地回迁,但是户型设计等必须按拆迁后拿地的开发商要求去建设,确保将来能够顺利售出,以房补房的原理。 结果这个老板拿了新房钥匙的同时,也拿到了法院传书,让他限期搬离原址(原址已经变成了公园),理由是旧房已被政府收回。于是,他不得不立刻搬入尚未竣工的新小区房屋,同时向法院提出诉讼,目前该案正在审理过程中。
他还被告知,由于他购买的地块被政府用于建设公共绿地,故在他购买地块上建设的所有楼宇都必须拆除,由此造成的损失将由他本人承担。据他说,他投资开发的这个项目,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20亿元,所有的资金都是他自己出的,而一旦所有建筑都被强制拆除,他的全部投资都将会化为乌有。
另外,我还有朋友在朝阳区住,也是刚买了两年多的二手房。前不久突然收到朝阳法院传书,让限期迁出所购房屋,理由是该房屋所在地要建公园,通知他在限期内可以自行搬家,逾期将依法强行搬迁。 我这位朋友感到万分恼火,因为如果政府真要建公园的话,也应该给他一定的补偿才是。于是他就找到区政府理论,没想到被告知,既然已经给了您房子,现在又要回房子,那肯定要给钱,但具体给多少还得再商量…… 我这个朋友的房子买的时候450万,目前650万,房价几乎翻番。而且由于是二手房,办理过户时需要缴纳巨额税费。就这样,本来应该缴纳的税费他交了,明明应该是政府的赔偿,却只能自己掏腰包。
实际上北京人“移民外地”的现象很普遍。据专家分析称,北京人外迁的去处多为武汉、石家庄等中西部城市,他们多半在当地购买了房产,长期在那里定居。
北京人外迁的原因非常多元化。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、研究员李晓壮称,“外迁”人员以“人才外流”的现象最为普遍:有的是离退休人才投靠远在他乡的亲属或子女,有的是被外地城市的产业发展中良好的就业环境所吸引,还有的是被地方的爱才、用才、惜才等优惠政策所吸引。
一些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外地人,由于在北京难以落户等原因,把户口和住所选择在北京周边的天津市、河北省等地。一些北京人在北京城区房价高涨,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,把子女送到房价较低、距离较远但环境较好、发展有着较大潜力的城市生活。
李晓壮认为,北京存在人才外流现象但不会出现“移民潮”。“实际上真正有实力、有竞争力的技术、管理、金融等人才还是本地集聚为主,北京高端人才的集聚仍然会继续,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。”
李晓壮称,外地人将户口落在北京周边地区而实际在北京市工作和生活的现象,其实还是为北京作出贡献的。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外迁或者在周边地区居住、北京工作,这种现象都是正常的,不必过分解读。
未来,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,将根据不同的功能,采取停止审批、关闭、清退、调整转型、向外疏解等措施。“这些功能中,很多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,承载着很多就业的行业、机构。”李晓壮说,这些就业人员的户籍迁出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