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有戴高乐大学吗?
在法国有两个戴高乐大学,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国立高等师范学院(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),另一个是位于西非的国家大学,简称ENS-Dakar 。这两所学校的渊源颇深。
1945年,法国人民为了纪念爱国领袖戴高乐将军,将一所刚刚重建的学校命名为“埃纳尔斯普林”,以表彰他对法兰西教育的伟大贡献。这所新的学校就是巴黎国立高等师范学院的前身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,法国百废待兴,需要大批人才支援战后经济建设,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。当时法国著名的教育家保罗·雷诺(Paul Reynaud)就任教育部长,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方案,其中就包括创建新的国民教育部,并成立四所新的国家高级师范院校,作为培养教育领域拔尖人才的基地。这些学校除了承担培养教师的使命以外,还要研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,以及如何提高法国整体的教育水平。
四所学校中,有两所专门培养文科人才,两所侧重于理工科。巴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属于两所文科类学校之一,另一所叫国立奥德里昂高等工艺学校(Cours d'Ingénieurs de l'Artillerie et des Chemins de Fer de l'État) 。巴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创立初期,规模很小,只有200名学生左右,但却是精英中的精英。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领域,有的是刚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,也有的是已经获得工程师学位的工科生;有的对希腊罗马古典文献感兴趣,也有的对近东地区的历史和文明有独到的见解。虽然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,但是他们在中学阶段都表现出对哲学、文学和历史的浓厚兴趣,并且拥有优秀的法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外语能力。
建校初期,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高等院校并无二致,授课老师主要是由大学教授兼任。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范围极广,从艺术到历史,从政治到经济无所不包。学生们也经常参加各种讲座和会议,听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。
但是法国六八学潮之后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。1968年以后法国政府意识到应该重新定位巴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作用,因此将这所学校定位为培养未来学者和思想家的摇篮。从那时起,学校更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,而淡化了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。入学考试也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而不再是考查学生对某个专业领域是否感兴趣。过去由大学教授兼任的授课老师转而由职业教师担任,这样有利于统一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。然而这样一来,课堂讲授的知识更加系统和结构化,而学生的自由讨论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则被大大压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