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外建筑学不用学规范吗?

湛谧湛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先引用一句别人写的很好的话:在国外读建筑设计,相当于是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里学一门手艺——你有很多供应商、很多原材料可以选择,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你可以参考,但你必须独立地做出设计的选择并承担后果。而在国内学建筑,则是像在计划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下学习一门学科,所有东西都由上级制定好了标准,你只需要按部就班执行就行。 作为在两个截然不同体系下学习的建筑设计者,我想说: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,我们更应保留我们自己独有的特色。因为,正如题主所说的,外国也有他们的规范。

一、对“形式追随功能”的理解 我读过一篇文章叫做《建筑师需要了解的10个概念》其中第四点讲到关于形式与功能的讨论时,作者提出这样一个看法: 在这里,想特别指出的是,作者认为的功能并不是单纯物理功能上的考量,而是包含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在内——“使用者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空间体验”正是很多优秀的设计所努力追求的。 而这样的追求在我看来正是设计师对“形式追随功能”这一准则的理解和把握。

二、对“结构决定形式”的理解 我本科是在一所土木工程很强势的学校,在这个学校里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结构和受力对于设计的重要性。然而我认为的结构并非单纯的力学结构,而是包括人的感受在内的多重结构的交织体。好的设计应该是在考虑了使用者的感受后,将这种种结构巧妙复合的综合效果。

三、关于设计经验的总结 设计的经验应该是可以被积累和被归纳的。但经验又是有区别的。我在欧美和亚洲国家都做过实习,明显感受到不同文化下人们对设计的理解是不同的,而这恰恰会影响你的设计表达。

因此我认为在设计中融入你自己的特点、你自己的经历和你的心境是很重要的。而且只有多看看好的设计和优秀的作品,多和自己的导师以及同学去交流分享,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。 但同时,我也很赞同前人所说的“设计是没有捷径的”。好的设计都是下过苦功的;都是设计师经过不断地练习、反思、调整和重复的过程才最终呈现出来的。所以没必要刻意去追求某种风格,踏实走好每一步才是关键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